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,教你立冬補冬
立冬
2019年11月8日
俗話說「”三九補一冬,來年無病痛”,在民間,很早就有立冬補冬的習俗。立冬後,就意味着秋季進入尾聲,冬季即將正式來臨。秋收冬藏,於人體而言,冬季是進補的好時機。
那怎么科學、健康補冬呢?
多攝入能量
氣溫驟降,身體一些部位對寒冷特別敏感,飲食中要增加能量攝入,增強御寒能力。主食中富含蛋白質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,所以,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,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。
羊肉、牛肉、雞肉、蝦、鴿、鵪鶉、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,產熱量多,御寒效果最好。
多吃含碘食物
甲狀腺素,由人體的甲狀腺分泌,能加速體內組織細胞氧化,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,增強基礎代謝率,加快皮膚血液循環。
而含碘的食物如海帶、紫菜、發菜、海蜇、菠菜、大白菜、玉米等,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。
多吃保護血管的食物
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。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,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,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。
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、胡蘿卜、深綠色蔬菜等,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。
多攝取蛋氨酸
蛋氨酸可以通過轉移作用,提供一系列適應寒冷所必需的甲基。立冬過後,天氣漸寒,人對體內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。因此,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:如芝麻、葵花子、乳制品、葉類蔬菜等。
少食生冷
古人雲:「”秋冬養陰”「”無擾乎陽”「”虛者補之,寒者溫之”的,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飲膳正要》曰:「”冬氣寒,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。”
換成大白話的意思就是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燥熱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,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。
冬補原則:
從立冬開始,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,以增加肌體的御寒能力,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,因此,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。可適當多吃瘦肉、雞蛋、魚類、乳類、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
我國幅員遼闊,地理環境各異,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,同屬冬令,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。
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,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;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,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,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,如雞、鴨、魚類;地處高原山區,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,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、冰糖為宜。
常笑社區溫馨提示
「”冬補”要講科學,要注意因時、因地、因人而異。
2019-11-08 20:22:54 通過 網頁
共有0條評論!